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
“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
“十三五”时期,是我校建设一流综合性大学的攻坚期,也是医学院创建一流医学教育体系的关键发展期。为适应社会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高等医学教育的新要求,不断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创建一流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创建一流的管理体制和管理人才,创建一流的师资教学体系和课程,创建一流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培养一流的学生,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以及《杭州师范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结合形势发展和学院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过去五年,医学院在学校党政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下,在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有效地执行了《医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学院各项事业迈上了新台阶。
(一)学科建设
瞄准国家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学院充分利用学科带头人引领作用,发挥综合院校学科交叉优势,成功申报“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实现学校博士学位点零的突破;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同时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基础医学一级学科获得与浙江大学联合培养博士资格;临床医学实现了专业硕士招生,新建浙江省重点学科2门,公共管理学和护理学分别获批浙江省A类、B类学科,研究生招生数成倍增长,传统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并驾齐驱,学科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二)师资队伍
多种途径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通过内培外引,引进国际学术大师和知名学者(包括外籍人士和留学归国人员)、选派优秀教师出国攻读学位和进修等途径,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拓宽国际交流渠道,积极主办或承办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扩大国际影响力。
五年来取得良好效果。专任教师(不含临床院编教师)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教师总数的65%,博士人数超过130名,占专任教师人数50%以上,高职称和高学历比例较前有稳步增加。新引进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新增国家青年千人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新获得国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2人,吴阶平创新奖获得者1人,浙江省千人计划1人;钱塘学者3人;省“151”第一层次1人;获得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获得学校首个杭州市全球引才“521”创新团队。
(三)人才培养
继续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精神,以省级精品课程带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目前有省级精品课程6门。
进一步强化专业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4年实现了博士生招生“零”的突破,2012年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获批为省级优势专业,临床医学专业顺利通过省级重点专业评估验收。2014年通过教育部临床本科专业评估。2012年起,医学院在全国率先招收健康管理本科专业,开始了“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人才”培养实践和探索,目前该专业的实习生“供不应求”;2013年开始面向农村招收定向服务基层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医学院围绕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促进事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施质量提升计划,人才培养质量指标进一步提升,各专业初次就业率平均达到98%,学生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10项,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和用人单位满意度逐年提高,临床医学医学专业、口腔专业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证通过率进入全国医学院校第一方阵,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居全省前列。
(四)社会服务
以市场发展规律为导向,成立医学院院政企合作办公室,以医学专业培训为重点,实行多渠道多模式的学院社会服务方式,积极与浙江省人社厅、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卫计委、浙江省中小企业协会、绿城集团、艾迪康等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合作开展继续教育和社区服务类培训,另外,建成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多项,招收18个国家的留学生,政校、校际、校企合作项目30余项。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社会合作经费五年累计达2500万。
二、发展形势分析
“十三五”时期是医学院迈入快速发展期的关键阶段,学院各项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发展机遇
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为医学院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迅速的形势下,社会对高素质医疗保健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体制改革为医学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中国”及区域卫生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医疗卫生领域改革和建设的巨大社会需求,无疑对大力培养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挑战和问题
“十二五”发展期间,学院结合实际和学校总体目标,特别是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国家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突出以“健康为中心”的学科特色,以创新求得发展。同时,医学院围绕学校发展方向,积极寻求学校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但还面临以下问题:
1、学生国(境)外交流学习百分比(%)较低。由于医学院的学生经济相对较差,专业课时重,在校生和毕业生赴国外留学及工作的意愿不强;学生英语水平与出国学习的英语要求有一定差距,因此,在校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国(境)外学习交流活动比例2%的完成难度较大。
2、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有待突破。由于受金融危机和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和原先“MBBS”招生途径被教育部叫停,教育部一直没有出台新的招生模式,医学院十三五期间新的接受国际学生的渠道没有发现,任务艰巨。
3、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杰青等项目任务重大。医学院在十二五期间定的目标数为8项,但是由于上述项目的竞争性越来越激烈,学校引进人才的速度在“十二五”建设后期速度放慢,原先寄希望于新引进杰出人才去争取项目的计划搁浅。虽然十二五期间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有重大图破,但是十三五的任务更重。
4、省创新团队等学科、科研平台建设。由于新引进人员的速度减缓,科研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仍显不足,特别是目前下沙校区的科研设备和实验条件近年来改善不多。在十三五期间,建设重大科研平台的项目存在着高校之间竞争力加强,人员已经难度加大,经费相对“十二五”期间可能会有所减少。
一、五年总目标
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国家级项目和重大重点项目为核心,提高科技竞争能力;以科技创新平台为基地,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协同创新;以改革为动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创造性和时效性,全面提升学院的内涵和特色发展,使医学院更上新台阶。
到2020年,1个学科ESI排名进入前1%,1个学科国内排名进入前10%,1-3个学科国内排名进入前30%,“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正式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公共管理申请一级学科博士点成功;临床医学申请专业博士点成功;成功建立博士后流动站;新增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新增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4个。
第三部分 改革重点和主要举措
一、改革重点
以适应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侧重凸显浙江特有体制机制优势及潜在发展需求对医疗卫生事业人才的要求,依托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及省级优势建设专业,以构建高层次专业师资合理梯队为重点,在夯实本科教研及人才培养基础上,以“一流学科快速发展、强劲带动本科复合应用性人才培养,以加强硕士点、博士点建促进学科发展;以高水平科研和广泛社会及智库服务、有效促动教研产协同发展”为学科建设工作模式进行重点建设。
二、 主要举措
(一)加快结构调整,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院发展重中之重,在“规模适中、分类科学、质量提升”的总体思路下,着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的内涵和质量。
1、调整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保持教师队伍总量小幅稳定增长,适当降低生师比,重点调整教师结构,优化教师年龄、岗位和职务。进一步加强高端人才队伍规划和建设,优先在重点学科、优势专业和重点科研基地等引进优秀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博士,形成人才聚集和规模效应。
2、促进专业教师分类发展。根据师资队伍现状,通过绩效评价等机制创新促进教师队伍的多轨道发展。逐步实现现有教师按教学为主型和教学科研并重型进行分类,教学为主型教师主要承担基础教学工作,逐步缩减其规模,提高其教学能力。通过人才引进和青年教师培养,发展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队伍,使之逐步成为师资队伍的主体,逐步实现PI和课程组在结构上的统一。
3、加强支撑队伍建设。积极寻求学校政策上支持,稳定和吸引一批高技能、具有较高操作水平和服务意识强的实验技术队伍,探索科研和教学并重型实验技术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机制。
(二)完善管理体制,提高学院运行效能
1、理顺关系,规范管理。学习借鉴兄弟高校经验,围绕大学与医学院、医学院与附属医院、医学院与各专业/系等三对关系,研究行政管理和学术治学的内在要求,厘清工作思路,逐步建立起新医学院的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医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学院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和学术发展中的作用。
2、强化目标管理,注重绩效评价。对于学校攀登工程和学院重点投入建设的项目,按照“投入-效益-评价-绩效投入”的思路,加强评价管理办法,在学院层面上进一步创造发展优先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三)确保质量为先,培养创新实践人才
1、实施“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适应现代医学教育模式转变,落实教育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改进实践教学,构建高水平的基础、临床、护理等实践技能操作及培训平台。以大学生学科竞赛和科研创新训练为抓手,推进创新实践型医学人才培养工程。
2、加强专业建设,强化人才培养特色。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和特色,把健康管理专业建成国内一流的品牌专业,继续建设好护理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和卫生管理、预防医学等省级特色或优势专业,全面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加速临床专业博士点建设,适时在临床、护理、预防、健康管理专业开展接受国外留学生教育。
3、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顺应全球范围对医学目的的革命性思考,围绕医学教育模式的实践,进一步深化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开展“以健康为中心”人才培养的探索,强化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新体系。
(四)完善体系,发展优势特色学科
1、积极构建和完善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重点学科体系,保证学科建设的持续发展,建立健全有利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体制、机制,搭建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内外环境。
2、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为龙头,加大力度建设已有的优势学科—健康管理学、护理学,使其在国内起到引领作用;培育有发展前景的学科-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使其成为省内外有竞争力的重点学科。
(五)强化科技创新,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1、加强创新人才团队培育: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加快中青年学术队伍的培养,建立有利于科学研究的绩效考评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加大学术交流力度,提高团队整体学术水平。
2、强化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完善环境硬件配套的建设,整合医学实验室,适当调整和增加医学科研平台,完善实验人员的配备,为医学院教师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必需的场所和人员保障。
(六)深化交流合作,坚定国际化的道路
1、加强与卫生系统和行业部门的合作 凭借我校为杭州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的优势,积极争取将市属主要综合性医院、中医院和专科医院均列为我校非直属附属医院。借助省社区护理岗位培训中心、老年服务与管理教育培训中心等平台,与卫生、民政、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等部门紧密合作,围绕行业需求,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学历提升、继续教育等社会合作与服务项目。 全面开展健康管理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公众场所及上网络、上媒体“四进二上工程”。
2、开拓国际合作渠道 加快引进和培养医学院为留学生授课的师资,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留学生规模,尽快推出护理、健康管理等专业的留学生学历教育项目。进一步搞好国内合作与国际合作的对接,将国外的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毕业后医学教育、社区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先进模式和做法引入到国内的社会合作与服务中。
附表: ____ 医学院 学院(部、中心)“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分年度建设指标一览表
项目 | 核心指标 | 现状 (2015) | 目标(年) |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十三五”总目标 | ||||||||||||||||||||
学科及学位点 建设 | 进入ESI排名前1%学科数(个) | 0 | 0 | 0 | 0 | 0 | 1 | 1 | |||||||||||||||||
高于ESI排名潜力值0.8的学科数(不含已进前1%学科)(个) | 0 | 0 | 0 | 1 | 1 | 1 | 1 | ||||||||||||||||||
全国学科评估排名进入前10%学科数(个) | 0 | 0 | 0 | 0 | 0 | 1 | 1 | ||||||||||||||||||
全国学科评估排名进入前30%的学科数(个) | 0 | 0 | 0 | 1 | 0 | 0 | 1 | ||||||||||||||||||
全国学科评估排名进入前50%的学科数(个) | 1 | 1 | 1 | 2 | 2 | 3 | 3 | ||||||||||||||||||
省一流学科数(个) | 0 | 2 | 2 | 4 | 4 | 4 | 4 | ||||||||||||||||||
其中一流学科A类 | 0 | 1 | 1 | 1 | 1 | 1 | 1 | ||||||||||||||||||
其中一流学科B类 | 0 | 1 | 1 | 3 | 3 | 3 | 3 |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个) | 0 | 0 | 1 | 1 | 1 | 1 | 1 | ||||||||||||||||||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数(个) | 0 | 0 | 0 | 1 | 1 | 1 | 1 |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个) | 2 | 2 | 2 | 3 | 3 | 3 | 2 |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个) | 1 | 1 | 1 | 1 | 1 | 1 | 1 | ||||||||||||||||||
师资队伍 | 专任教师总数(人) | 217 | 219 | 220 | 223 | 225 | 230 | 230 | |||||||||||||||||
博士占专任教师比例(%) | 57 | 58 | 59 | 59 | 61 | 62 | 70 | ||||||||||||||||||
专任教师海外访学3个月以上人员比例(%) | 24 | 24 | 26 | 27 | 28 | 30 | 50 | ||||||||||||||||||
全职院士(人) | 0 | 0 | 0 | 0 | 0 | 0 | 1 |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人) | 2 | 2 | 2 | 2 | 3 | 3 | 3 | ||||||||||||||||||
教育部长江学者教授(人) | 0 | 0 | 1 | 1 | 1 | 1 | 1 | ||||||||||||||||||
国家千人+外专千人(人) | 0 | 0 | 1 | 1 | 2 | 2 | 2 | ||||||||||||||||||
优青+青年长江学者+青年千人(人) | 1 | 1 | 2 | 2 | 3 | 4 | 4 | ||||||||||||||||||
国家级人才数(人) | 1 | 0 | 0 | 0 | 0 | 1 | 2 | ||||||||||||||||||
省级人才数(人) | 3 | 3 | 0 | 2 | 0 | 0 | 5 | ||||||||||||||||||
人才培养 | 学生规模 | 总数(人) | 4876 | 5012 | 5339 | 5702 | 6022 | 6222 | 6222 | ||||||||||||||||
本科生(人) | 2607 | 2617 | 2627 | 2637 | 2647 | 2657 | 2707 | ||||||||||||||||||
研究生(含在职非全日制)(人) | 190 | 240 | 320 | 340 | 370 | 400 | 400 | ||||||||||||||||||
成人学历教育学生(人) | 1889 | 1895 | 2125 | 2200 | 2400 | 2500 | 2500 | ||||||||||||||||||
本科生 | 培养质量 | 本科招生录取分数线位于浙江省高校前五的专业数(个) | 7 | 7 | 7 | 7 | 7 | 7 | 7 | ||||||||||||||||
本科专业数 | 7 | 7 | 7 | 7 | 7 | 7 | 7 | ||||||||||||||||||
新增一类学科竞赛获奖奖(项) | 0 | 0 | 0 | 0 | 1 | 0 | 1 | 1 | |||||||||||||||||
5 | 0 | 1 | 1 | 2 | 1 | 5 | 10 | ||||||||||||||||||
本科生签约率(%) | 90.67 | 91 | 91 | 91 | 91 | 91 | 92 | ||||||||||||||||||
毕业生毕业一年内创业率(%) | 0.66 | 0.5 | 0.5 | 0.5 | 0.5 | 0.5 | 1 | ||||||||||||||||||
本科生毕业一年后人均月起薪水平省内高校排名 | 4 | 4 | 4 | 4 | 4 | 4 | 4 | ||||||||||||||||||
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 19 | 20 | 22 | 24 | 26 | 28 | 120 | ||||||||||||||||||
专利数(项) | 3 | 1 | 1 | 1 | 1 | 2 | 6 | ||||||||||||||||||
教学成果奖 | 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 | 高等教育 | 0 | 0 | 0 | 0 | 1 | 1 | 1 | ||||||||||||||||
基础教育 | 0 | 0 | 0 | 0 | 0 | 0 | 0 | ||||||||||||||||||
新增省级教学成果奖(项) | 高等教育 | 4 | 2 | 2 | 2 | 2 | 2 | 2 | |||||||||||||||||
基础教育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专业类 | 工学、经济学、管理学门类以及新闻传播学类、戏剧影视学类的专业数(个) | 1 | 1 | 1 | 1 | 1 | 1 | 1 | |||||||||||||||||
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专业数(个) | 1 | 1 | 1 | 1 | 2 | 2 | 2 | ||||||||||||||||||
中外合作专业(项目) | 2 | 2 | 2 | 2 | 2 | 2 | 3 | ||||||||||||||||||
新增国家级专业建设项目(国家特色专业、国家专业综合改革示范点、星级专业评价试点、专业示范点等) | 0 | 0 | 0 | 0 | 0 | 1 | 1 | ||||||||||||||||||
新增省级专业建设项目(重点专业、优势专业、特色专业等) | 4 | 4 | 4 | 4 | 4 | 4 | 4 | ||||||||||||||||||
课程类 | 国家级课程建设项目(在线开放课程等) | 0 | 0 | 0 | 0 | 0 | 1 | 1 | |||||||||||||||||
省级课程建设项目(在线开放课程等) | 0 | 1 | 1 | 1 | 1 | 1 | 4 | ||||||||||||||||||
全外语和双语授课课程(门) | 3 | 4 | 5 | 6 | 7 | 8 | 10 | ||||||||||||||||||
项目类 | 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个)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项目(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项目) (个) | 0 | 0 | 0 | 0 | 1 | 2 | 3 |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个) | 2 | 2 | 3 | 3 | 3 | 4 | 5 | ||||||||||||||||||
研究生 | 生源质量 | 接受推免生(人) | 0 | 2 | 2 | 4 | 4 | 6 | 6 | ||||||||||||||||
来自“985和211”大学考生(人) | 1 | 2 | 4 | 6 | 8 | 8 | 8 | ||||||||||||||||||
培养质量 | 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 294 | 300 | 330 | 370 | 410 | 480 | 500 | |||||||||||||||||
专利数(项) | 2 | 2 | 2 | 2 | 2 | 2 | 10 | ||||||||||||||||||
学术学位论文评阅优秀率(%) | 17.1 | 18 | 22 | 28 | 30 | 35 | 45 | ||||||||||||||||||
省级优秀学位论文数(篇) | 1 | 2 | 3 | 4 | 4 | 6 | 6 | ||||||||||||||||||
研究生签约率(%) | 86.5 | 87 | 87 | 87 | 87 | 87 | 87 | ||||||||||||||||||
毕业生毕业一年内创业率(%) | 0 | 1 | 1 | 1 | 1 | 1 | 5 | ||||||||||||||||||
研究生考上博士研究生率(%) | 0 | 1 | 1 | 1 | 1 | 1 | 5 | ||||||||||||||||||
研究生出国深造率(%) | 0 | 0 | 1 | 0 | 0 | 1 | 2 | ||||||||||||||||||
科研服务 | 科研经费(纵向、横向经费)(亿元) | 纵向 (总) | 横向 (总) | 纵 向 (年) | 横向 (年) | 纵向 (年) | 横向 (年) | 纵向 (年) | 横向 (年) | 纵向 (年) | 横向 (年) | 纵向 (年) | 横向 (年) | 纵向 (总) | 横向 (总) | ||||||||||
0.21 | 0.03 | 0.16 | 0.06 | 0.18 | 0.07 | 0.19 | 0.08 | 0.20 | 0.09 | 0.20 | 0.07 | 0.93 | 0.37 | ||||||||||||
SCI收录论文年均篇(1、2区论文篇数) | 43 | 75(6) | 80(7) | 93(7) | 110(7) | 115(8) | 473(35) | ||||||||||||||||||
Cssci论文年均篇数(其中一级期刊、SSCI源刊论文年均篇) | 7 | 8 | 8 | 10 | 10 | 10 | 53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年均)(其中重大、重点项目数) | 13 | 13 | 15 | 16 | 16 | 18 | 78(4) |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年均)(其中重点项目数) | 0 | 0 | 0 | 0 | 1 | 0 | 1 | ||||||||||||||||||
国家级各类科研创新平台数(个) | 0 | 0 | 0 | 0 | 1 | 0 | 1 | ||||||||||||||||||
国家级科技成果获奖(理科)(项) | 0 | 0 | 0 | 0 | 0 | 0 | 0 | ||||||||||||||||||
新增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文科)(项) | 0 | 0 | 0 | 0 | 0 | 0 | 0 | ||||||||||||||||||
新增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奖项(项) | 文科 | 0 | 0 | 0 | 0 | 1 | 0 | 1 | |||||||||||||||||
理科 | 0 | 0 | 0 | 0 | 0 | 0 | 0 | ||||||||||||||||||
新增文化、艺术(含设计)、体育类全国大奖(项) | 0 | 0 | 0 | 0 | 0 | 0 | 0 | ||||||||||||||||||
授权发明专利数量(项/年均) | 5 | 4 | 6 | 6 | 8 | 8 | 32 | ||||||||||||||||||
专利成果转化率(%) | 11 | 8 | 10 | 10 | 10 | 12 | 10 | ||||||||||||||||||
国际合作 | 留学生(学历留学生)(人) | 84 | 40 | 50 | 55 | 55 | 60 | 260 | |||||||||||||||||
外派交换生(含学位生)、交流生(一个月以上)(人) | 5 | 6 | 6 | 6 | 7 | 7 | 8 | ||||||||||||||||||
外籍文教专家(人) | 2 | 2 | 2 | 2 | 2 | 2 | 10 | ||||||||||||||||||
具有海外经历的教师比例(3个月以上)(%) | 24 | 24 | 26 | 27 | 28 | 30 | 40 | ||||||||||||||||||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个) | 1 | 0 | 1 | 1 | 1 | 1 | 4 | ||||||||||||||||||
全英文授课专业(个) | 1 | 0 | 0 | 0 | 1 | 0 | 2 | ||||||||||||||||||
外语授课课程(门) | 5 | 5 | 6 | 7 | 8 | 9 | 10 | ||||||||||||||||||
引进国外大学优秀课程(门) | 1 | 1 | 1 | 1 | 1 | 1 | 5 | ||||||||||||||||||
国际合作科研平台(个) | 1 | 0 | 0 | 1 | 0 | 1 | 3 | ||||||||||||||||||
获得国外或国际组织资助的项目(项) | 1 | 0 | 1 | 1 | 1 | 1 | 5 | ||||||||||||||||||
举办或协办国际性学术会议(次) | 1 | 0 | 0 | 0 | 0 | 0 | 1 | ||||||||||||||||||